中國張掖網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張掖網 >> 縣區 >> 甘州 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丨甘州:文旅融合 釋放全域旅游“新動能” 來源:張掖市融媒體中心    0 人參與互動 2023年06月16日 11:12

0

  甘州,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在中國版圖上,像一枚圓潤的雞蛋,鑲嵌在祖國西北的大地上。它南依巍峨起伏的祁連山脈,北接廣闊無垠的騰格里與巴丹吉林沙漠,是河西走廊的咽喉要塞和古絲綢之路的商陸樞紐,優越的區位優勢、悠久的歷史文化、壯闊秀美的自然風光,讓這片土地文旅產業獲得了長足發展。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最美鄉村百佳縣市……一張張金燦燦的城市名片為甘州文旅融合發展帶來了勃勃生機。如今的甘州,正在成為一個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曉和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今年第一季度,全區接待游客人數563.13萬人,同比增長72.12%;旅游綜合收入為旅游收入31.94億元,同比增長159.11%,甘州區全域旅游呈現快速復蘇、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文化甘州——“品的是故事與情懷”

  旅游有很多種方式,風景游、美食游、文化游……甘州區以獨特的歷史文化和邊塞故事,展開胸懷,迎接著各地游客。

  “這里不僅有各種各樣的風景、美味可口的西北美食,當地人也非常地熱情好客?!眮碜运拇ǖ谋R女士“五一”期間選擇西部游,重要的一站便是甘州,“我非常喜歡歷史文化,此前從網絡上了解到甘州是一座歷史文化與自然風光并存的地方,隨即決定一定要來探究一下?!焙捅R女士一樣,循著甘州濃厚的文化資源來的游客很多?!皻v史文化、紅色文化、非遺文化……在西北,能領略到多種文化,收獲頗多?!眮碜院邶埥〉墓壬硎?,把文化與旅游很好地融合,供游客深度體驗,是當地政府贏人之處。

  “睡佛長睡睡千年長睡不醒,問者永問問百世永問難明?!睆堃创蠓鹚抡T兩側充滿深意的對聯令過往的游客久久不能忘懷?!拔覀冏蛱焱砩蠌膬让晒胚^來,今天第一站參觀大佛寺,大佛寺建筑很壯觀、宏偉,歷史比較悠久,整體文化氛圍很濃厚?!眮碜詢让晒诺挠慰腿蜗壬趨⒂^結束后感嘆道。大佛寺作為西夏皇家寺院,以亞洲最大室內木胎泥塑臥佛而馳名,是集建筑、雕塑、壁畫、經籍于一體的藝術博物館。大佛寺文化產業園,與隋代木塔、明代鐘鼓樓成為甘州區絲路文化的重要標識。

  河西寶卷、邵家班子杖頭木偶戲、甘州小調……各類非遺節目進景區展演展示,讓各地游客對甘州區非遺文化有了深度的了解?!巴ㄟ^我們的展演讓觀眾更加了解和認知我們的杖頭木偶戲,讓觀眾更欣賞到我們杖頭木偶戲的藝術精華。同時,也在節假日豐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鄙奂野嘧诱阮^木偶戲省級項目傳承人邵衛紅說?!霸诒硌蓍g隙,還有很多外地游客帶著孩子來圍觀體驗,我們都會認真配合指導,讓孩子們從小就種下非遺文化的種子?!?/p>

  清代馬羲瑞詩云:“三秦鎖鑰山河險,萬國車書驛路通?!备手莶粌H是古代“絲綢之路”重鎮,為兵家必爭、商旅必經之地,更是河西不同歷史時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里歷史悠久,文化璀璨,面對多重文化交融,甘州充分挖掘絲路文化、漢唐文化、佛教文化、非遺文化等歷史文化資源,將本土歷史文化與現代城市建設相融合,推進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游客來甘州,處處都能領略到甘州歷史文化的厚重。

生態甘州——“游的是壯闊與秀美”

  西北偏北,坐擁祁連山、黑河兩大濕地優勢,千年孕育,這里成就出一幅雄渾壯闊,又清新脫俗的立體畫卷。在張掖國家濕地公園,成片的蘆葦、蘆葦蕩,為野生鳥類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在蘆葦蕩,成群的水鳥嬉戲覓食,它們時而追逐嬉鬧,時而在水面上展翅翱翔。

  廣袤的濕地,是大自然賜予甘州這片土地的一筆寶貴財富。它的秀美中帶著壯闊,顯示出了西北特有的風情,一灣灣、一道道珍貴的碧綠水面,猶如綠色翡翠泛著光輝,為甘州增添了幾分“柔美”。依濕地而生的4A級旅游景區張掖國家濕地公園,是目前全國城市規劃區內最具特色、黑河流域首家國家級濕地公園。也是集生態保護、科研監測、科學研究、資源管理、生態旅游、宣傳教育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功能于一體的國家級濕地公園和展示張掖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重要窗口。

  張掖國家濕地公園僅僅是甘州綠色生態游的一隅。甘州區依托國家儲備林項目打造6萬畝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因地制宜布局口袋公園、街心花園,新建白塔彩虹公園、流泉公園、水云鄉生態公園等85處城市綠地公園,新增國土綠化面積52.7萬畝,綠化覆蓋率達20.8%,人均綠地面積達55平方米。全力打造龍頭示范景區,依托蘆水灣生態景區和張掖國家濕地公園資源優勢,建成蘆水灣省級旅游度假區,投資2億多元建設的屋蘭古鎮景區九曲黃河燈鎮夜游項目入選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世界最大規模燈陣記錄,累計創建4A級景區7家、3A級景區8家,A級景區數量位居全省前列。

鄉遇甘州——“感受農家的質樸與溫情”

  “因為臨近張掖七彩丹霞大景區,我們這里的民宿、美食都特別受歡迎,到了旺季的時候很難訂到?!苯?,隨著天氣的轉暖、游客的增多,甘州區甘浚鎮速展村民宿溫馨客棧負責人王立東忙碌了起來。從種地、進城務工到改建民宿每年增收5萬余元,王立東逐漸實現了自己的“小康夢”。這樣的轉變,得益于甘州區大力發展地域特色鮮明的鄉村旅游產業的政策契機,短短幾年時間,甘浚鎮速展村的村民們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

  近年來,甘州區聚焦創建全省鄉村振興示范區,以“鄉宿、鄉游、鄉味、鄉識、鄉見”為主題的“隴上鄉遇”文章漸入佳境。至目前,全區7個村入選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5個村入選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如畫甘州·桑麻之地度假之旅”已被列入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投資26.5億元新(續)建靖安堡文旅水鎮、三閘甘州水驛、平山湖喀爾喀小鎮等重點鄉村旅游項目19個,打造“水云鄉畔”共享農莊等鄉村網紅打卡點60處,培育農(牧)家樂113家,建成西遇.宿集等鄉村旅游點50多個,前進村入圍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和中國最美休閑鄉村、入選國家級鄉村旅游重點村,古城村等7個村列入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

  此外,甘州區還開展“彩虹張掖,樂游甘州”花游季、清涼季、彩林季、冰雪季四季旅游系列活動,舉辦杏花節、梨花節、沙棗花節、冰雪運動藝術節等活動,推出“一城兩環六廊道”“七彩甘州游”等21條精品線路,依托河西學院、甘州區智拓教育集團成立鄉村旅游學院,建立鄉村旅游專家服務團,打造鄉村旅游特色品牌。2022年甘州區鄉村旅游接待人數798.3萬人次,較2021年同期增長39.2%,實現旅游收入15.34億元,較2021年同期增長78.4%。

味道甘州——“吃的是健康與美味”

  吃得舒不舒心,是游客選擇目的地的一個重要因素。甘州小吃源遠流長,其品種之多,不勝枚舉。因甘州盛產小麥,所以小吃以面食為主,小吃名稱五花八門,雅俗兼有。甘州面食歷史悠久,品種繁多,風味別異,特色鮮明,其中搓魚子、炮杖子、臊面、粉皮面筋等最具特色,深受當地群眾和外來游客的喜愛。

  甘州因全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貫境而過,農業發達,種植小麥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質地優良、口味絕佳,孕育出豐富的飲食文化,“炒炮”便是當地人青睞的面食之一。在濱河新區孫記炒炮店內,絡繹不絕的游客便證明了炒炮在甘州美食中的“地位所在”。來自江蘇的陳先生吃慣了江南的淡雅,看到炒炮與鹵肉的搭配,一口下去,滿臉幸福?!皝磉@里吃的不僅是面食,更體驗到了甘州人民的厚道與豪爽?!?/p>

  “明清一條街是最繁華、最熱鬧的街,也是張掖城最古老的一條街,每天的人流量特別多,我們出來擺攤增加收入,夜市經濟也會越來越好?!毕娜找雇?,面對應接不暇的游客商戶劉海燕說。夜幕降臨,在甘泉文化街區,街巷兩側的明清古建筑,處處散發著歲月沉淀的氣息,夜市上的美食攤前已經圍滿了人,各式各樣的美食、精美的手工藝品吸引了眾多游客。

厚道甘州——“享受旅游時的溫馨與舒心”

  “看到甘肅張掖的蘆水灣很美、大佛寺很有歷史韻味,網上一查,高速高鐵全都有,就趕緊訂票訂房?!眮碜越K的王女士表示,“出門旅游,乘車方便、住得舒心是最基礎的事,甘州做到了?!?/p>

  一些游客在體驗甘州綠色生態美景之后,卸下一天的疲憊,一邊享受著甘州味道,一邊跟遠方的家人分享著美景與趣事?!安徽撟叩侥睦?,衣食住行都很經濟實惠”來自河南的朱先生贊嘆,“吃早餐沒吃飽,還可以免費再加量,不論是在景區還是飯店,都能感受到甘州人民的熱情厚道?!?/p>

  “加大文化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投入力度,大力實施引客入甘、宣傳營銷、擴容增效、品牌推廣、保障提升、文化創優‘六個專項行動’,推動甘州區文旅產業提質增效?!备手輩^文體廣電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王瑞說。近年來,甘州區加快文旅農深度融合步伐,加大各景區景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優化旅游環境,全面提升服務接待能力,至目前,全區共有星級賓館18家、旅行社138家,星級農家樂42家,旅游床位數達到2.8萬張,旅游直接從業人數超過2萬多人,各類文化經營主體單位776家。

  為了讓來甘游客有回家般的溫馨,甘州區出臺了多項措施。去年以來,甘州區深入實施12大類122項重點工程,新建游客服務中心8座,新增停車位1000多個,設置更新城市全域旅游及景區導覽牌1140塊,布設城市家具420座,改建旅游廁所156座,依托“三站一場”打造全域旅游游客服務中心,高品位旅游景區及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集群逐步形成。同時,甘州區整合張掖老街、明清街、甘州府城等特色街區資源,建成“甘州味道”“甘州有禮”文創產品展銷基地,精心舉辦甘泉燈光秀、老街夜演、特色美食小吃大賽等文旅活動,甘泉文化旅游街區成功創建省級夜間消費集聚區并列入國家文旅部夜間文化旅游消費集聚區重點輔導培育名單,著力打造夜游甘州文旅IP。(郭沛良)

 

 

編輯: 孫婧

最新相關新聞

張掖網絡警
察報警平臺

公共信息安
全網絡監察

經營性網站
備案信息

不良信息
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