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張掖網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張掖網 >> 縣區 >> 山丹 甘肅山丹炒撥拉,與煙火共舞的“絲路味道” 來源:張掖市融媒體中心    0 人參與互動 2023年06月28日 17:09

0

  中國張掖網山丹訊  日光下的城市喧囂繁忙,月光下的城市各自美麗。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忙碌了一天的人們迎來了夜晚的休閑和愜意。在繁花似錦的公園逛一逛、去電影院看一場最新上映的電影、在步行街買一些心儀的小物件……在多姿多彩的夜生活中,最讓人酣暢淋漓的莫過于夏日夜市上的美食。

  

  在山丹縣,盛夏的夜市上,有一種流傳千年的絲路美食,因其獨特的烹飪方式、豪放的吃法和悠久的歷史火熱“出圈”,在煙與火的共舞中,吸引著各地游客前來品嘗、打卡,這就是山丹炒撥拉,一個綻放在盾牌上的美食,一個夜市的“寵兒”。

  炒撥拉?炒撥拉!何也?炒—撥—拉,均是制作美食的動作。據山丹縣志記載:炒撥拉因動作得名,支以鑄鐵鰲子,將切好的羊肝、肺、肚、腸、心等佐以調料蔥花、蒜苗下鍋,以柴火或煤炭為燃料,用猛火爆炒,待熟即食。炒撥拉,麻辣適度,肥而不膩,煙熏火燎,邊炒邊吃,美味可口,熱熱乎乎。

  

  

  山丹炒撥拉是山丹最具特色的地方美食,也是河西走廊最富悠久歷史的特色小吃。相傳在西漢時,驃騎將軍霍去病在焉支山與匈奴鏖戰,某日大敗匈奴后霍去病下令殺牛宰羊犒賞三軍,因鍋灶食材不夠,一小兵索性把盾牌翻過來,置于大火之上,將羊肉、羊雜一頓猛炒,隨之香味四溢。士兵們一擁而上折了芨芨草當筷子大塊朵頤。后來這種烹飪方式漸漸被當地百姓學會并加以改良,以牛、羊雜為主要食材,放在鐵鏊子上炒制,山丹炒撥拉由此而來。

  

  

  從夜市小攤到精裝店堂,從鮮為人知到城市名片,近20年山丹炒撥拉在張掖、甘肅美食界的身份地位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作為絲綢之路上的小城特色美食,山丹縣的炒撥拉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如今更是出現在甘肅各地的夜市。

  今年,山丹縣籌備啟動“山丹炒撥拉美食節”,通過將炒撥拉和地方文化旅游資源多維度融合,進一步提升山丹炒撥拉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激發全縣文化旅游活力,激活市場消費潛力,提升五彩山丹知名度和美譽度。

  

  

  山丹炒撥拉美食節以“吃山丹炒撥拉,騎駿馬闖天下”為主題,將于7月15日正式開幕,將開展形式多樣的“炒撥拉”美食活動?;I備活動開展以來,山丹結合地域飲食和歷史文化資源,制作發布“山丹炒撥拉”官方標識,進一步提升炒撥拉的辨識度和知名度;制定炒撥拉政府指導價和材料標準,保障每一鍋炒撥拉的品質,讓每位食客吃的放心、安心;舉辦炒撥拉烹飪技能培訓班,對炒撥拉食材切配、擺盤、用料、火候和炒制技術進行標準化教學,深入挖掘和弘揚炒撥拉技藝,為行業長遠發展培育烹飪人才;舉辦“山丹炒撥拉美食節抖音短視頻大賽”,以山丹炒撥拉為主題,進行抖音短視頻拍攝創作,讓廣大網友更為立體、生動地感受山丹的地方風情,并贏取千元大獎;還通過招募志愿者、發布倡議等形式,號召全縣各行各業積極行動起來,以飽滿的熱情,真摯的服務,良好的形象,為美食節貢獻自己的力量。目前,各項活動均在緊張有序進行之中。

  

  有滋味可尋,也有文化可追。打造可持續的“夜經濟”,完成由胃到心的升級,除了美食,也應打造“配套經濟”。山丹縣借助炒撥拉標簽,積極發揮政府對市場服務的引導作用,制定出臺《山丹縣扶持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十二條措施》,鼓勵引導文化旅游特色店、網紅直播、民間演藝等參與文化旅游。印發《山丹縣開放外擺街區推動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實施方案》,在城市中心廣場、商區、旅游街區周邊,固定時段內,劃設兒童娛樂、啤酒及特色餐飲攤位和免費停車場,鼓勵各門店延時經營。文旅、商務、市場監管、物價等部門聯合對特色小吃炒撥拉進行價格規范,并定期開展打擊假冒偽劣商品、強買強賣等執法檢查,加強對從業人員文明旅游服務培訓。公安、消防、應急管理等部門定時開展維穩和安全巡邏檢查,營造了“宜游、宜商、宜業”新形象。

  

  山丹炒撥拉,在高溫中來回,在火舌間穿梭,既是在烹調食材,也在淬煉自己。這是炒撥拉的料理之道,也讓與煙火共舞的“山丹味道”香得持久,香氣遠播。(文/楊建剛圖/山丹融媒)

 

 

編輯: 韓夢圓

最新相關新聞

張掖網絡警
察報警平臺

公共信息安
全網絡監察

經營性網站
備案信息

不良信息
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