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頭,是城鎮化、工業化的必然趨勢;那頭,是空心化、老齡化的現實尷尬。
“誰來種地”“怎么種地”“如何增收”?
近年來,類似“三連問”日漸緊迫。從依存到博弈,農民和農田之間,寫不盡的含情脈脈,道不完的糾葛連連。
玉米防蟲忙。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迫切需要改革增動力、添活力。深化農村改革,必須把住處理好農民和土地關系這條主線,讓廣大農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
高臺縣宣化鎮,通過實施一戶一片田、水肥一體化、土地銀行、農業社會化服務、試驗示范田“五位一體”土地經營創新突破行動,促進廣大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加快土地經營規?;?、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進程,實現了村民、村集體和經營主體的互利共贏,探索出了農田的經營之道,文章越做越深,越做越新,越做越好。
一戶一片田,配了一把“金鑰匙”
近幾年,王玉國一直很忙,忙著搞村里的土地細碎化整理。
作為宣化鎮利豐村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王玉國對全村2820畝耕地了如指掌。尤其是從2021年到現在,他更是重新用雙腳丈量了每一塊耕地。
經過了1982年的責任制和1983年的大包干,村里的耕地被劃成了三個等級,化整為零地分到了全村農戶的名下。最大的地塊1畝多一點,最小的也就幾分地,星星點點地互相夾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維持了40年。
宣化鎮大田的玉米產業。
地塊太小,春種、夏管、秋收都是問題。機械進去連頭都調不過,只能采取最原始的方法,“等農具從這塊地挪到那塊地,半天就過去了?!蓖跤駠f。
2021年,村班子經多方考察和征求村民意后,采取“慢火燉肉”、小步快跑、分步實施等辦法,對農戶經營多年的“巴掌田”“補丁田”重新丈量、整合、分配,實現“一戶一片田”。今年,村上又成立高臺縣利谷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對全村耕地埋設節水滴灌管道,在不改變村民土地經營權的前提下,進一步將全村2800畝耕地整合,實現了“一村一片田”,引進農業機械北斗定位系統“黑科技”,開展統一施肥、統一鋪膜、統一澆水、統一收割的農業社會化服務。
“‘一戶一片田’有效帶動了機械化耕種,規?;a和產業化經營,我們的群眾每畝地純收入達2500元左右,提高了種地的信心,使‘一片田’變成‘穩產田’‘增收田’?!蓖跤駠f。
互換并地、化零為整。目前,宣化鎮已將全鎮17個村、4.3萬畝的“補丁地”聚成“一片田”,實現了“一戶一片田”改革全鎮推進。通過整理復墾田埂壟溝、碎田邊界和田間道路,有效擴增耕地面積5%近2000畝,實現土地集中經營,助力產業布局調整。
“‘一戶一片田’的推進,是土地經營規?;?、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礎,為我們開啟土地經營創新突破行動配了一把‘金鑰匙’?!毙傸h委書記陳振宙說。
機械收割。
水肥一體化,有了一臺“助推器”
解決了土地整理這個高標準農田建設的“上半身”問題,作為“下半身”的水肥一體化自然水到渠成。
走進宣化鎮宣化村千畝淺埋滴灌小麥示范點,剛剛澆過頭水的麥田如同軟綿綿的地毯,綠意盎然,微風吹過,綠浪翻滾,長勢喜人。今年,這里的小麥全部采用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進行播種。
“我已連續兩年在宣化村種植淺埋滴灌小麥,這樣可以實現‘三節、三抗、三增’的目標,即節水、節肥、節種子,抗寒、抗旱、抗倒伏,增產、增收、增效益。對我們種糧大戶來說,種子有保障,澆水不發愁,種糧有補貼,增收更有希望?!狈N糧大戶范宏偉說。
近年來,宣化鎮大力推進土地水肥一體化經營,先后爭取實施高標準農田、玉米制種大縣等高效節水滴灌項目共26207畝、受益村11個。預計至今年年底,全鎮高效節水滴灌覆蓋率將達到60%。在利號村實施智能物聯網水肥一體化項目,集成運用大數據平臺、物聯網傳感器、視頻監控等現代信息技術,開展作物生長信息、水肥一體化實時監控和環境自動調節,推進單純靠勞動力的“汗水農業”朝著“智慧農業”加速轉變。
農機械大田復種。
土地銀行,算清一筆“存貸賬”
這幾年,宣化鎮樂三村每年都會定期舉行土地銀行分紅發放儀式,村民們根據托管的土地以每畝110元領取分紅,大伙手里點著錢,心里樂開花。
“土地銀行”,由村集體經濟合作組織成立。顧名思義,其存入貸出的都是土地。外出務工、缺乏勞力、年老體弱的農戶,將無力耕種、不愿耕種的土地“存進來”,再由“土地銀行”以“雙向流轉”、村集體經營、集中流轉等方式“貸出去”。
陳振宙介紹,“土地銀行”開啟了一個多贏的局面——
土地活了。有效解決了“有田無人種、有人無田種”的矛盾。
糾紛少了?!巴恋劂y行”統一審核把關,有效減少了流轉土地矛盾糾紛?!肮潭ㄊ找?浮動分紅”的方式,還可以根據土地流轉市場行情隨行就市。
成本低了。實施土地集成改革后,節肥約25%、節藥約30%、節水約40%、節省人工50%,畝均成本可降低850元以上。
收入增了。未整合前零碎土地或免費讓親友鄰等耕種,或收取少量地租200元/畝至400元/畝不等,整合后土地流轉收益增加至每畝700元/畝至1200元/畝不等?!巴恋劂y行”在年底兌付農戶固定地租基礎上,又能為農戶分紅100元~200元/畝。
宣化鎮東莊村溫室西瓜。
村里富了。利號村成立的“土地銀行”,將農戶閑散和無力耕種的1050畝土地全部存入土地銀行經營,當年村集體經濟增收50余萬元。
截至目前,宣化鎮共成立“土地銀行”8家,入股耕地2.06萬畝,占全鎮耕地面積的46.8%,每畝耕地在固定地租的基礎上,還可享受100元—200元浮動分紅,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普遍認可。
社會化服務,種田有了“大格局”
去年,利號村將450畝制種玉米“耕種防收”全環節農事生產以2300元/畝的服務價格,一攬子打包交由種糧大戶管理,種糧大戶包干包產,與谷豐源農工場、高臺農邦農機專業合作社等多家專業服務組織合作經營,村集體負責日常農事監管。
“畝產效益達4150元,凈收益達950元,帶動集體經濟增收42萬多元?!崩柎宕逯魅畏较蛲⒔榻B。
這樣的“全程式”托管服務只是宣化鎮積極探索推行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中的一種,除此之外還有“多環節”與“單環節”托管。宣化鎮創新開展全托式包干、菜單式點單的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引導和鼓勵農戶將土地委托給有實力的新型經營主體進行托管經營,替農民開展耕、種、管、收、加、貯等“托管”服務,通過將土地集中連片耕作,實現土地的規?;洜I,減少農業生產成本的投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幫助群眾節省繁重的勞動和種植成本,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新活力。
利豐村對全村2820畝耕地采取“多環節生產托管服務模式”,可從每個托管環節向社會化服務組織收取適量的服務費,并爭取到相關社會化服務獎補資金,預計村集體經濟可增收30萬元以上。
在陳振宙看來,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能將先進適用的品種、技術、裝備和組織形式等現代生產要素有效導入小農戶生產,幫助小農戶解決一家一戶干不了、干不好、干起來不劃算的事,豐富和完善農村雙層經營體制的內涵,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推進農業生產過程的專業化、標準化、集約化,以服務過程的現代化實現農業現代化。
春耕時節,農戶在玉米田除草。
試驗示范田,科技興農“探路者”
盛夏時節,走進宣化鎮臺子寺村村民汪會萍的溫室大棚,一個個白里透黃的人參果散發出誘人的清香?!叭藚⒐?月份上市的,兩茬果子已經賣了三萬塊錢了?!闭诓烧藚⒐耐魰寄樕蠞M是笑容。
目前,該鎮引進種植的70棚人參果已經全部上市。而這些人參果,正是由當地土生土長的“田秀才”試種出來的。
相對于宏觀指導的“洋專家”,具有實戰經驗的“土專家”更接地氣。
近年來,宣化鎮積極開展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結合村社產業實際和土壤狀況,選擇有技術、有經驗的村社干部、經營主體、種田能手等,種植小微面積的“試驗示范田”,先后開展了溫室吊瓜、黑小麥、人參果等引進作物試驗,玉米、辣椒、西甜瓜等品種比較試驗,玉米大豆、孜然大豆復合套種試驗等多項試驗示范,總結了種植經驗教訓,篩選了適用優質品種,探索了先進適用技術,減少了一般農戶的實驗風險,提升了基層農技隊伍綜合能力。
截至目前,該鎮先后開展試驗示范項目12項,確定可復制可推廣的農作物新品種15個、新技術2項。
“如果說,改革之初的‘分田到戶’是解決了‘分’的問題,那么宣化鎮探索的包含現代農業各種要素的土地經營創新突破行動,突破之處在于不搞土地流轉也可實現規模經營,在‘統’和‘分’兩個層次上推進農業經營體制和方式創新,激發農業農村潛在的內生動力,實現了農民利益最大化?!备吲_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李多軍表示。(何成軍 何香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