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張掖網臨澤訊 臨澤縣牢固樹立抓黨建就是抓發展、抓發展必須抓黨建的工作理念,聚焦產業、治理、經濟、人才四個著力點,持續深化抓黨建促鄉村振興。
聚焦產業牽引,以黨建強帶動發展強。創新“黨建+產業”組織振興模式,圍繞全縣三大產業帶、六大產業集群,組建玉米制種、蔬菜、葡萄等產業鏈功能型黨組織10個,覆蓋55個村黨組織、吸納91家企業及合作社、結對72個機關事業單位、帶動1萬多名黨員群眾發展特色產業,推動產業發展從“單打獨斗”向“抱團發展”轉變。深化“三鏈富民”建設,在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種養基地建立47個產業黨支部,建成精品玉米制種、戈壁寒旱農業、綠色蔬菜等261個黨群共富示范基地,帶動群眾就近就地就業。開展“雙帶共富”行動,引導專業合作社、黨員產業大戶和致富能人以“一幫一”“一帶多”等方式,與黨員、群眾結成創業帶富對子,帶動群眾跟隨創業、抱團發展。全縣黨員產業大戶和致富能人領辦創辦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931個,培樹黨員“帶富先鋒”823名,引領發展甜葉菊、紅辣椒、小蔬菜制種等特色富民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聚焦基層善治,以機制新實現成效新。堅持把完善制度機制作為推進鄉村治理的重要前提,探索推行“三端”閉環管理機制,通過前端線上線下兩個渠道快速感知,中端主動收集訴求、梳理分析轉辦、五級限時化解、定期回訪問效、強化督辦整改五步流程及時辦理,末端縣、鎮、村、社、網格五級考評機制有效反饋,讓群眾訴求有人響應、有機制解決。細化制定《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工作規范指引》《“三端”閉環管理流程》《“鄰里小院”議事規范》《村級全科網格設置規范》等規范制度,健全完善“一核三端五調”閉環治理機制,推廣“鄰里小院”七步議事模式和“‘碼上’響應、接訴即辦”民情直通平臺,推行以“小分隊”常態走訪、“小院子”說事議事、“小平臺”收集訴求、“小窗口”接訴即辦、“小切口”移風易俗為主要內容的“五小”工作模式,推動鄉村治理更加便民、更有實效。
聚焦強村富民,以集體富促進農民富。持續深入開展村集體經濟“提標倍增”行動,探索“黨建+村企共建”模式,黨支部領辦集體性質的合作社92個,實現公司化改制52家,有序推進20個省級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建設項目,85%的村集體經濟超過10萬元。采取“黨組織+合作社+農戶”模式,將閑置“三資”入股新型經營主體,推動抱團發展。依托“土地銀行”以“零存整貸”的方式,將農戶分散、閑置的土地“貸”給愿意種植的企業(農戶),收取貸出利息,壯大集體經濟,有效破解產業“小、散、弱”和“誰來種地”的難題。聚焦“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辦了不劃算”的問題,搭建“田保姆”超市,系統整合富余勞動力、閑置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等資源要素,提供“耕種管收”全流程、多環節托管服務,畝均節本增效600元左右,實現土地升值、農民獲利、集體增收、產業發展多贏目標。
聚焦能人帶動,以人才興助推鄉村興。持續實施村級組織帶頭人“雁陣齊飛”行動,依托縣、鎮黨校,對鄉村干部開展全覆蓋培訓,以獎代補支持80名村干部提升學歷,儲備后備村干部429名,選派48名優秀年輕干部到村擔任第一書記或駐村工作隊員,不斷加強骨干隊伍建設。選優配齊專職社區工作者60名,健全“基礎工資+績效工資+獎勵工資”村干部報酬發放機制,完善社區工作者薪酬待遇管理辦法,確?;鶎恿舻米∪?。扎實開展鄉村振興“崗位大練兵、業務大比武”活動和基層黨建“縱向創亮點、橫向打擂臺”活動,通過“選”“育”結合、“練”“比”互促,不斷增強“頭雁”隊伍工作能力。立足農林水牧等八大領域,選聘縣管拔尖人才46名,通過聘請顧問、培訓指導、技術開發、項目合作等方式,累計柔性引進科研團隊10個,吸納科研專家25人,促進急需緊缺人才和優秀青年人才向鄉村一線聚集。(吳建強)